体育局的段局长最近可忙坏了,整天带着人到处看场地。
不过也有人泼冷水。
"足球要从娃娃抓起,这话说了多少年了?"他掰着手指头算,"现在的小孩,不是补课就是玩手机,能坚持踢球的没几个。"这话倒是说到不少家长心坎里去了。有个妈妈抱怨:"现在升学压力这么大,哪有时间踢球啊?"孙秘书长笑着回她:"您带孩子去球场试试,保准比补课班笑得开心。"
退休教师李老师经常坐在球场边上看年轻人踢球。有次看见个小伙子射门打偏了,他忍不住喊了句:"脚腕子绷直咯!"结果那小伙子还真听进去了,下一脚就进了。李老师后来跟人说:"我年轻那会儿想踢球都没条件,现在条件好了,腿脚又不听使唤了。"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,可笑着笑着又觉得有点心酸。
粤超联赛的消息一出来,珠海的业余球队都坐不住了。有个叫"老男孩"的球队,平均年龄都快四十了,居然也报了名。队长阿强填报名表的时候手都在抖:"咱这水平上去,会不会被人打成筛子啊?"队友们倒是很乐观:"怕啥,就当去见见世面!"这话说得轻巧,可训练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认真,生怕给珠海足球丢脸。
足球评论员老周在节目里说:"珠海足球现在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,政策扶持是学步车,但真要跑起来还得靠自己。"这话说得在理。全运会留下的热度,粤超联赛带来的关注,改革试点提供的支持,这些都是好事。可要是老百姓不参与,球场没人踢球,那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。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珠海每万人拥有的足球场地数量在全省排在前列,可实际使用率却不高。体育局的小刘开玩笑说:"这就跟家里买了跑步机一个道理,买的时候雄心壮志,用着用着就成晾衣架了。"这话虽然逗,可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现在就看珠海人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了。
就连街边卖饮料的老王都凑热闹,在店里挂了个足球赛程表。有人问他:"您又不懂球,挂这个干啥?"老王乐呵呵地说:"这不气氛都到这儿了嘛!"
珠海电视台的《民生新观察》今晚要讨论这个话题,制作人小林在朋友圈发了个预告:"今晚咱们好好聊聊,怎么让珠海的足球热从电视机里走到球场上。"底下评论区可热闹了,有说要多建球场的,有说要改革升学制度的,还有个家长留言:"先把我们小区球场的灯修好行不行?"
说来也怪,自从粤超联赛要来的消息传开,珠海街头的足球元素突然多了起来。商场里卖球衣的柜台前围满了人,体育用品店的足球销量翻了一番,连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后面都绑着个足球。有个外卖小哥笑着说:"送餐是工作,踢球是生活,两不耽误。"
珠海足球这回能不能真的支棱起来,现在说还为时尚早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:要是连看球的人都懒得动,那踢球的人就更没指望了。所以啊,下次路过球场,不妨进去踢两脚。就算踢得不好,至少能给珠海足球添把火,您说是不是?"
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