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球员老是“停球五米远”,问题的根本,可能真不在“刻苦”上 体制耗尽精气神!今晚的比赛,U23国足的表现让人失望。比赛开始不久,微信群里就已经有人开始刷“又双叒输”,表情包在屏幕上跳跃。球员们的停球失误频繁,甚至有人调侃他们在练标枪。几年前,这样的失误还让人心跳加速,现在却成了全场最有仪式感的瞬间。
比赛场面比加班到深夜还要让人头大。球员传球像拆快递,能传到位就谢天谢地。主教练在场边焦急地挥手,动作幅度大得像在跳广场舞,脸上那股生无可恋的劲儿和被老板PUA过的社畜如出一辙。对手轻松撕开防线,而我们这边还在比谁能把球权交还给对方更自然。控球率不到四成,射门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完。
看着日韩、越南、泰国这些邻国的球员拚命奔跑,我们的球员还在喊“基础、基础”。足协的目标公告像是新年愿望清单,写得很美,落地却很悬。五年、十年、又一个五年,说起来像极了“下学期一定好好学习”的童年誓言。口号喊得震天响,实事儿一个没落地。球迷们笑的是熟悉的套路,哭的是青春的回忆。
青训注册人数每年缩水,2023年全国只有不到三万人。相比之下,日韩动辄几十万、上百万。有时候看国足比赛,不是为了结果,而是为了看看还能有多离谱。球员们的技术动作像刚学会用筷子的小朋友,停球和传球要分两步,射门要靠蒙。
青训教练自己都没碰过职业联赛,教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精气神?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去补奥数,毕竟不会被队友坑,足球成了“贵族游戏”。足协的想法挺玄乎,换帅、改革、规划全都像PPT上的大标题,实际落地啥也没有。足球成了“圈子游戏”,关系户、背景党横行,想靠实力出头,得先问问你爸是谁。
球员想拼,但拼不过环境。踢球变成了走流程,输了没关系,反正没人负责。球迷们喊破嗓子,媒体写烂键盘,场上永远一潭死水。王霜在美职联踢得风生水起,回国却被各种“内耗”消耗得精疲力竭。环境让人窒息,网上的评论像放大镜,专盯着别人家的芝麻,自家西瓜烂在地里也不管。
球迷和网友的情绪反复横跳,有人看热闹,有人真心疼,但很少有人还信下一个五年计划。今晚的失利不只是比分上的零蛋,更像是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的症结被一刀划开。青训、联赛、选拔每个环节都掉链子。喊口号、开会、等奇迹,等来等去,奇迹成了新段子。
什么时候能让孩子们真的去踢球,别再比拼背景和关系户?普通人都能进球场,才是希望。球场该交给孩子们,哪怕摔疼了,也比站在原地等天亮来得爽快。新一天,新的段子,国足和我们,谁也别太当真。
责任编辑:卢其龙 CN0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