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他们容易得冠军?
在世界马拉松的赛场上,黑人运动员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,在各大赛道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夺冠、甚至打破各项赛会纪录的精彩瞬间。
其实,这和他们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、生理优势,还有刻苦的训练都是分不开的。
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
体型优势:腿长、窄髋、翘臀
黑人腿长重心高,稳定平衡角度小,步幅大;细腰、窄髋灵活性好,节奏韵律感强;翘臀使腘绳肌力矩力线好,爆发力强。再加上他们的小腿轻,平均一条小腿比欧洲白人轻了400g,相当于在跑步时节省了8%的能量消耗。
特殊脚步构造:冲击力强
他们的脚有特殊构造:二脚趾较长,而且跟骨大、足弓高,加之脚底厚实多肉,这样的构造会使整个人有更强的弹力。这使黑人在运动时提供了更好的助推效果,使他们冲击力很强。
▲他们穿着凉鞋跑还获得了冠、亚军
高海拔地区:肺活量好
纵观世界一流的马拉松运动员,大多生活在热带高海拔地区,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平均海拔高达2500米。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肺活量大,有更多的血红蛋白。携氧能力强大,乳酸清除代谢快,使得长跑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大大降低。
肌纤维:东非看耐力、西非看爆发力
人类的全部骨骼肌均由不同的肌纤维混合组成,这些肌纤维可以大致分成两类,一类收缩速度较慢,称慢肌纤维(ST);一类收缩速度快,称快肌纤维(FT)。慢肌纤维的抗疲劳能力强,适合力量小、时间长的有氧运动项目。快肌的收缩力量大、速度快、但是容易疲劳。
▲浅色的为慢肌纤维,深色的为快肌纤维
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天然阻隔,生活在东非高原的人与象牙海岸、黄金海岸一带的西非人在体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:
东非人慢肌纤维相对发达,体格则比较纤瘦,腿又细又长,耐力非常好,所以长跑更厉害;
西非人快肌纤维相对发达,身体素质好,肩膀宽,肌肉发达,爆发力强。像百米冠军博尔特,就属于短距离爆发力强的选手。
耐热性:地表最强
黑人卷曲蓬松的毛发能有利地避开太阳直射;粗大的鼻孔和宽大的嘴巴能充分扩大鼻粘膜、口腔粘膜面积,呼气时快速将热量带出体外。生活在热带的非洲人有着全世界人类最多、最发达的汗腺。
▲在比赛中,领跑的肯尼亚女子马拉松队员
体温调节能力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作用。在进行剧烈运动时,由于代谢速度加快,导致体温上升,黑人选手可以比其他人种选手更快地调节至正常体温。
雄性激素多:自带“兴奋剂”
黑人体内雄性刺激分泌较多,比白人和黄人高3到19个点,这些合成分子也是早期兴奋剂的一个主要有效成分。外源性雄性激素是国际奥委会明文禁止的兴奋剂类药品,黑人运动员相当于拥有了天然的兴奋剂。
高强度的后期训练
尽管天赋异禀,但非洲人包揽马拉松冠军主要还得靠后天训练。
在东非高原许多地方,马拉松训练是一项奇特的景观。在NHK纪录片《马拉松最强军团》中有提及非洲小孩因交通落后和生活习惯原因,他们从小就要赤足翻山越岭约7-10KM,造就了强大的足底肌群和小腿深层屈肌肌群。这对于长跑训练起着重要作用。
黑人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其实非常高。一组追踪研究的数据显示,他们在训练中有36%的训练量(每周30公里左右)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%以上,而白人运动员达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占总量的14%。
脱贫致富,步入上流社会的进阶之路
“一人跑马,全家吃饭”,跑马拉松是黑人脱贫致富的最快途径,因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加入跑马、成为冠军。
在肯尼亚,一个优秀的职业跑者,一年里靠参加国际马拉松和商业竞赛,收入能接近20万美元。而肯尼亚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才2000美元(大概1.2万人民币,相当于月收入1000元),勉强温饱。
许多赛事的奖金也非常可观,就北京马拉松来说,冠军奖金最高可达四万美元,这对许多优秀的马拉松选手来说都十分具有吸引力。2019武汉马拉松冠军安德鲁就在采访时表示自己是个农民,已经通过跑马拉松在老家买了房。
▲2019武汉马拉松冠军安德鲁
借着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刻苦的训练,黑人选手常常在比赛中能取得出色的成绩,而黑人也因此能“走出贫民窟”,还有可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体育英雄。
这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到体育比赛带给他们的命运转变,所以更加积极、刻苦地训练。一些政府也在积极地推进当地的田径发展。
田径是他们的精神寄托,也是希望。
有黑人运动员说:“竞赛是我们黑人步入上流社会的进阶之路。”
马拉松生态链:一个共赢的局面
在马拉松赛事不断“升级”的需求下,外籍选手成为了“标配”,这也造就了主办方对高水准竞技水平运动员——非洲选手的求贤若渴。
由于非洲在接触外界信息上相对匮乏,这时候,马拉松经纪人的出现,便于帮助他们安排参赛的吃住行。经纪公司不仅可以从选手的出场费上获利,还能从奖金中抽取一部分佣金,按照国际惯例,一般是15%。
而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,与高水平运动员同场竞技,有更多参与高水平竞技的机会,在竞争中发现差距实现提升,这才可以得到多方面学习、锻炼和增加大赛经验的机会。
由此可以发现,非洲选手得到奖金、马拉松经纪人从中受益、专业运动员获得学习机会、赛事规格也有所提高。
从整个马拉松产业链来看,非洲选手参赛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。
除此以外,对跑步的认同感与传承,也是他们力争冠军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肯尼亚有四分之三的长跑高手,都来自同一个部落,约占全国人口的12%。
写在最后
原本是跑马黄金季的3、4月,现在因疫情原因也大多取消或延期了。原来密集的赛事排期,如今变得些许冷清。此刻,万里之外的非洲跑友和我们一样,都翘首期盼着能早日回到心爱的赛道。
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”。
待到疫情结束、重返赛场时,我们再一起期待非洲跑友们的精彩表现吧!
编辑 |ifisle
资料 |部分源于网络
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、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无法核实出处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