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原创]对于直拍生胶打法的一些体会

第1楼

对于直拍生胶打法的一些体会 当今的乒坛,是清一色反胶弧圈的时代。从头到尾,都是两个人不知疲倦地用弧圈对拉、对冲。乒乓球变得更像是种体力活,而不再是一种轻灵、优雅的运动。功利主义、成名须趁早、主流技术……在这些思想的统治下,一切都得向成绩让道,一切都得向金钱投降。我们再也无法在赛场上看到正胶的精神抖擞,长胶的永不言败,生胶的守中反攻,而要忍受冗长、乏味、千篇一律、规整强悍的反胶对拉。连专业人士也承认:“从专业的角度看,直板正胶/生胶打法还需要不断创新,但是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,直板正胶/生胶打法依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。”前些日子,在几家乒乓网站站上看了一些有关生胶打法的贴文,知道一些乒乓球爱好者很想看到有关生胶打法的技术文章,由于这些年有关生胶打法的文章非常少,因此来凑个热闹,谈谈自己对生胶打法的一些见解,与大家交流交流,希望对已采用或想要学习生胶打法的爱好者有所帮助。 我是一个纯业余的乒乓爱好者,曾经打过正胶、反胶,最后改打生胶,直拍生胶打法的时间已十六年有余。底版采用蝴蝶王,目前使用563生胶套胶。球拍反面贴反胶,采用2. 1mm上海红双喜“海运”海绵,硬度41,胶皮采用贴帕里奥普通反胶。采用最老式的左推右攻打法,进攻时拉打结合,反手结合采用横打技术及生胶弹打技术,发球时采用倒板发球。下面,我将谈谈直拍生胶打法的体会。 一.关于武器问题 由于生胶打法具有速度快,摩擦力弱,控球能力较差,不容易制造弧线的特点,所以对球拍的要求特别苛刻。总体来说,要求拍子较吃球,挡弧圈时吃得住球,攻球时又要有一定力量和速度,对于一般的下旋球可以调整拍形角度进行攻球,或靠摩擦提拉过去。具体地说,海绵要选用硬度小(38度左右)弹性好,厚度在1.6~1. 8mm的海棉,最好选用日本进口产品。胶皮方面,我未曾使用过进口产品(只是试打过),国产产品中我认为天津563型号套胶不错,实际上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使用大维388C-1胶皮。大维胶皮的特点是摩擦能力相对较好,因此控球能力较强,而天津563套胶较全面,也较怪、挡球较下沉。大维388C-1推挡时球性也下沉,与563效果差不多,但球性不如563怪。底版建议采用速度较快、攻击力强,且有一定手的底版感,蝴蝶王、斯蒂卡红黑碳王7.6以及CL-CR-WRB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反面海绵厚度采用2, 1mm,硬度适中,摩拍时一般在应以配合正面弹性适手为度。反胶胶皮不必太讲究,一般只要其粘度适合为主,便于横拉时上手即可。 二.关于技战术问题 要充分利用生胶的特点:搓球不转或反转、推挡下沉,攻球弧线直,回球速度快的特点,采用以下技战术: 1.站位:站位一定要在近台,不要退台。接发球时可以站的稍后一点,主要是为了当对方发反手长球时可以用横拉予以回击;在对方发球后就应回到近台。 2.战术:尽量采用推挡攻,左推右攻拉打结合。因为生胶推挡过去的球是下旋球,速度较快,一般对方很难适应,很容易出现下网或回出质量不高的球。特别是在对推时可采用推直线球到对方正手位,效果很好。还可利用生胶搓球不转或反转的特点,采用对搓和摆短战术,使对方出髙球(或直接出界),然后侧身抢攻或直拍横打得手。也可以在对搓中突然采用反面反胶搓出下旋球进行干挠,使对方回球下网。还可以在对搓中采用生胶挑打、弹打技术,反胶横打技术进行攻击。 3.接发球:在实战中,那些弧圈发球抢攻较好的选手经常喜欢发急下旋长球到我的反手位,然后侧身抢攻。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反胶横拉技术、生胶挑打或弹打技术予以控制和破坏。这时目的不是一板打死对方,关键是控制落点,不让其发力抢攻即可。因此要求命中率要高,适应不同球性的长球而不失误。对于其他的发球,生胶倒不怕,可以采用多种方式,如搓、推、拱、拉、撇、挑和打。要掌握摆短技术,控制落点,避免遭到对方抢攻和发力强攻,当接发球控制的好时,特别是摆短效果较好时,还可能制造出生胶正手进攻的机会。 4.对于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:由于生胶打法要求站位在近台,而横打技术的使用站位需要后一些,这是一个矛盾。因此建议生胶直拍打法的人应以左推右攻为主,近台站位。横打技术一般用在接发球、搓球时突击起板以及对方回球质量不高时使用。不提倡连续用横打技术进攻。一般的说,接发球时用横打后应马上回到近台(因接发球横打站位相对靠后),进入左推右攻状态较好。 5.发球:①用生胶发反手急长球(呈下旋)到对方反手,与对方打左推右攻战术;②用生胶发近网短球到对方正手位,对方如回球到反手位,可采用拱球技术将球打到对方反手位,逼使其回球质量不高,侧身抢攻。如对方回球到正手位且不是很短时,可使用挑打或拉打结合进行抢攻。③利用倒板技术发出不同旋转、不同落点的球,伺机抢攻或造成对方直接失误。 6.握拍与打法:直拍生胶有两种握拍与打法,一种是正反两面都用,利用倒板技术进行串连。第二种是以使用正面生胶为主,利用倒板技术进行发球。同时结合横打技术和反手使用底面反胶进行搓球,制造旋转变化。理论上说第一种打法较先进,既可以利用反胶打出一般的弧圈技战术,又可利用生胶的特点,造成对方不适应,因此变化较大。但这种打法对手感的要求非常髙,需要掌握的技术环节太多,因此容易造成生胶技术掌握不精确,出现失误较多的情况。特别对于业余爱好者更是这样。所以建议业余选手还是采用第二种打法较妥。 三.对于直拍生胶打法的看法 应该说直拍生胶打法总体上是一种技术落后的打法,这主要在于这种打法失误率较高,可称之为“杀敌一万,自死八千”。其技术要求很高,不管是手法还是步伐都有很高要求,只有在手法正确,跑位及时情况下才可能不失误。而且防弧能力较差,特别在应对加转弧圈球时失误较多。所以在专业选手中现在已很久没有直拍生胶打法,记得很早以前日本的长谷川曾经采用这种打法获得过很好成绩,当弧圈技术发展起来后直拍生胶打法就消失了。 但对于业余爱好者,我倒是认为只要具备一定条件,可以采用这种打法。原因在于目前业余使用生胶的人相当少,古人云“物以稀为贵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何况业余选手弧圈质量不是很高,较好防,所以掌握好生胶打法的技术,一般情况下倒是可以攒到一些便宜。 对于想要学习这一技术的爱好者,有几点意见供作参考: 1.想要较好掌握直拍生胶打法,需要较好的手感,步伐移动能力较强,身体协调性要好,反应能力较快者方可学习。 2.要考虑训练场所和人员。由于生胶的特点,失误较多,别人不爱与你对练,所以训练的时间会受到限制。 3.要想取得一定效果,必须较好的掌握直拍正胶的所有技术:搓、推、拱、拉、弹、打,以及反胶的横打技术,而这些技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训练才可能掌握,难度较大。不过爱好者可以采用先掌握最常用的技术,然后再学习少用的技术的方法,以解燃眉之急。 4.初打生胶时,不管是原先是掌握打什么胶皮,水平高还是低,都应注意多花点时间进行摩拍,以便得到一只适合的拍子,古人云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。由于生胶打法对球拍性能的要求相当高,因此建议开始时应多请对生胶打法较有心得与经验的高手指教,避免走弯路。 5.学习生胶打法,需要掌握坚实的基本功,特别是推挡与正手攻球技术。要有一定的相持能力,千万不要有靠对方不适应而简单获胜的思想。此外,要培养自己的控球能力,讲究落点,再利用搓、拱、挑打、弹打技术干挠对方,制造反手横打和正手攻球机会。此外,应培养侧身抢攻意识和步伐,多用正手进攻进行得分。 以上是本人对生胶打法的一些体会,由于本人纯属业余爱好者,难免有谬误之处,敬请大家予以指正或交流切磋。

风雅道士 2010-4-21修改于福州

第2楼

好文

第3楼

学习

第4楼

学习了

第5楼

已经加楼主QQ,互相给了联系方式,有机会当面请教

第6楼

很好的学习资料

第7楼

谢谢楼主与大家分享打直拍生胶的经验。我也是直拍颗粒胶打法(正胶和生胶),很小就打球了,青少年时有些专业背景。现已62岁,中断打球约30年后,在3年半前开始重新打球。目前用的球拍是普碳配TSP Spectol 21 生胶,海绵 2.15mm, 反面837长胶配0.6mm 海绵。备用拍是以前专业队用7层纯木(朋友所送)配TSP Superspin Pips 正胶, 海绵厚度2.0 mm,反面837长胶单胶皮。现也趁热闹,说上几句。 在过去3年半中,用过几种正胶和生胶,就生胶而言,短期用过友谊799,大维388C, 试打过563。最后锁定在上述两球拍。Spectol 21其实属于半生半正胶,可能我青少年时打正胶的原因,所以觉得好用,和正胶接近,但搓球没有Superspin Pips 正胶好,这是生胶的特点,推挡较冲的弧圈球时易打滑。曾用过Spectol 21 海绵厚度1.8mm 的,正手攻球很好,但推挡易下网,可能海绵薄了些。 我个人看法,楼主的配置很难打,至少我用这样的球拍无法打球。 563 是生胶中较怪异的,而自己本身也很难掌握如果反面再配上2.1 mm 厚度的反胶,很难打。一般来说,打直拍生胶或正胶的,底板要偏硬和稍厚些,这样的底板反面适宜配单胶或薄海绵,否则正面击球时全无手感。 有便的话,请楼主上传打球的视频供学习借鉴。 另外,日本的长谷川信彦是用横拍的,至少在1963或1964年他获全日本少年冠军开始,1967 年获29届世锦赛男单冠军(中国因文革没有参加)到1970年代中后期退役的全盛时代他是打横拍的。没听说过他用直拍。 谢谢看帖。 老胡(这也是我在小鱼网乒乓网用的网名)

第8楼

瞎掰,长谷川从来不用生胶。 河野满的生胶是主体技术两面扇。 横板里后期的本格森用过生胶。 生胶根据使用人的不同,主要是击球点和发力动作打开能力,可以把球打得特别凶,也可以弄的很怪异。 水平高的反胶照样搓出反旋转,推出下沉,手法问题。

第9楼

关于长谷川使用生胶一说确实有误,你说得对,是河野满是也。谢谢指正。 风雅道士

第10楼

搂主确实很用心了

第11楼

    我的联系方式:QQ125373264 ,Q名陈公,欢迎生胶爱好者前来交流。

第12楼

老胡先生:谢谢您对《关于直拍生胶打法的一些体会》一文的关注。特别是您提到关于拍子的配置问题,我与您交流如下: 1.您所用的底板是蝴蝶普碳,它块硬度很高刚性很强的底板,我曾经用过(买过),我觉得它不适宜配生胶。不管适配厚海绵还是波海绵都不好控制球。 2.我用的底板是蝴蝶王,是国内使用者中最早的产品(大约在97年吧),其硬度比普碳小多了,而且其性能很全面,手感比普碳好多了。它也是目前国内正/生胶打法中使用较多、评价较好的一款底板。只是它的重量偏重(约95g),横打多时肘关节会有不适感。 3.关于胶皮方面,我最早也是打薄海绵的,小球时代0.7mm的打起,一直打到打球时代1.8mm(0.9mm、1.2mm、1.5mm、1.6mm都打过)。最终打到目前的1.8mm的套胶。一般地说,薄海绵回球慢、怪、台内控球能力相对较强,厚海绵回球快、较不怪、台内控制球能力相对较差。但是厚海绵防弧圈能力较强,特别是防前冲弧圈能力较好。这一点很重要。所以水平高的生胶运动员都是采用1.8~2.0mm厚度的海绵套胶。 4.对于底板与海绵厚度及胶皮的配置问题,是困扰了很多颗粒胶球友。因为颗粒胶打法对手感要求很高。而除了手感因人而异外,还与各人的习惯有关。所以生胶球拍的配置一定应结合个人的特点来进行,不宜盲从。但手感与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,但必须要有一定时间。我的经验认为,生胶配置应尽量做到弹性好一点,以提高速度和正手杀伤力。但这应以手感可以适应为准。 5.对于底板的选择:我认为除了蝴蝶王外,斯迪卡CL-WEB-CR、红黑碳王7.6等都是不错的选择,对于已经掌握生胶打法的爱好者来说,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习惯与手感。 6.对于胶皮的选择看法:我打过大维生胶、563-1(有较长一段时间)、试打过其他国产的生胶(具体型号记不清了),也试打过TSP生胶,但我还是认为传统的563最适合业余选手。大维生胶与563-1相对不够怪、不够沉;TSP也是这个特点,只是摩擦力稍好一点(接近于正胶)。但是打563的人手感要求较高。 上述意见如有谬误之处请指正。 风雅道士 2010、4、25

第13楼

直板快攻,要打出速度和连续

马竞欧冠客战巴黎大名单:格列兹曼领衔,德保罗、瑟洛特在列
库蒂尼奥:从小魔术师到转会传奇,利物浦为其庆生背后的故事与数据解析